10大动力电池巨头超4000亿海外投资版图!
2023-06-27 09:19:46来源:24潮

毫无疑问,出海作战是所有企业崛起、强大的必经之路。


(相关资料图)

早在2001年,任正非在 “欢送海外将士出征大会” 上说,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我们不仅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要走向世界。“我们还完全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能力,我们的帆船一驶出大洋,就发现了问题。……我们总不能等待没有问题才去进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场的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养和造就干部队伍。……若三至五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

随后,任正非说出了后来被广泛传颂的几句话——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奋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员工需要具备四海为家的胸怀和本领才能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

中国锂电产业激荡二十年间,从产业跟随者到领跑者,强悍的市场战斗力毋庸置疑,但其仍难以摆脱市场对其 “大而不强” 的质疑声。

究其原因,其距离真正的 “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据SNE Research最新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33GWh,同比增长38.6%。Top 10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1.20%,其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席位,宁德时代、比亚迪高居榜单一二位,这6家中国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为81 GWh,同比增长50.28%,市场占有率合计为60.90%,同比增长了4.7个百分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尽显强势领导地位。

但反观海外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2023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市占率前十名企业的企业分别为LG新能源、宁德时代、松下、SK On、三星SDI、比亚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PEVE、欣旺达。中国企业仅占据5席,动力电池市占率合计仅为29.6%。可见中国企业还海外市场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未来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日趋残酷的竞争环境,也让 “出海作战” 成为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必选题。

比如据24潮团队统计,2022年至今,已公布的重大动力电池项目超150个,总投资预算超17000亿元。综合各券商、企业公告等数据发现,仅统计已公开产能规划的全球17家动力电池企业,其在2022年底的产能总计就将近1600GWh,而到2025年的总产能规划更是高达5868GWh!我们若考虑全球范围内其他产业巨头的发展规划,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产能规划很可能将超8000GWh。这近乎是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15.45倍!(具体内容详见 “超17000亿砸向动力电池!” 一文)

众所周知,欧美市场亟需成熟供应商提供配套产业链供应。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对中国供应商而言,这意味着处于起步阶段的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无限。

在征战海外的策略上,出海建厂几乎已经是行业共识,且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苗圩指出:“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比如欧洲方面明确设定了锂、镍、钴、石墨、锰等战略原材料的本土产能目标,并且在补贴、贸易等环节,也都设置了本地化的要求。

美国的相关政策则更具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2022年美国出台的《反通胀法案》要求,电动汽车必须满足 “电池中一定价值量占比的关键矿物需来自于美国或美国自贸协定国家” “电池中在北美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大于一定占比” 这两项条件,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只满足其中一项可获得3750美元税收抵免。而且,该法案明令,中国的特别实体企业生产的电池,2024年后也拿不到退税。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就曾预测,以2026年为分水岭,之后北美、欧洲对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就将进入实操议程。

事实上,很多动力巨头都在加速海外产能布局。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项目达33个,总投资预算超4000亿元。

其中至少10个项目投资预算在100亿元以上,仅15个项目披露的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就已超440GWh。

当然,出海作战也不止于海外建厂这一商业模式,也可以选择技术支持、专利许可等方式。比如今年2月,宁德时代和福特汽车达成协议,福特将出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将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这座新工厂是美国首个由汽车制造商全资拥有的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投入生产,年产能约为35GWh。

近日,宁德时代又与泰国 Arun Plus 有限公司(Arun Plus)达成CTP(高效成组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满足当地电动车生产需求,助力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电池生产中心。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向Arun Plus提供CTP电池包生产线,分享CTP电池包生产技术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面临着更多的市场挑战。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指出,北美、欧洲本地化供应已提上日程,2026年开始要求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这对中国厂商来说,完成市场国际化、产能国际化很重要。同时,要确保中国动力电池的领先地位,首先要确保动力电池的技术引领,始终站在世界技术的前沿,保证在任何迭代技术出现之前或是迭代技术都由中国企业来创造,再结合国际化,才能真正的保证我国动力电池始终保持在领先地位。

据了解,美国政府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刺激了北美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业,为汽车制造商的新投资打开了闸门。自8月份该法案通过以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宣布在北美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

最近消息,5月26日,LG新能源与现代汽车集团签订美国电池工厂合资协议,将以50:50的比例投资5.7万亿韩元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合资公司预计将在美国佐治亚州建设电池工厂,年产能将达到30GWh,最快将于年内开工,于2025年底开始生产。

丰田在6月1日发布消息称,将向预定于2025年在美国投产的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工厂追加投资 21亿美元。丰田汽车表示,该款SUV采用的电池将来自位于丰田北卡罗来纳州的新电池工厂。新工厂目前正在建设中,将获得21亿美元的额外投资,以支持该公司实现碳中和。据悉,该工厂将设有6条电池生产线,4条为混动汽车生产电池,另外2条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随着新投资的宣布,丰田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投资总额也上涨至59亿美元。

在政策与市场驱动下,欧洲也正在兴起新一轮动力电池投资浪潮。早在2021年3月,西班牙政府宣布电动汽车公私合作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参股,合力建设涵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以支持西班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紧接着5月,西班牙政府再次宣布,规划投资43亿欧元支持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生产,其中将包括10亿欧元用于改善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

利好政策叠加全球旺盛市场双轮驱动,车企的电动化布局也在加码。2022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在西班牙新能源投资金额将从30亿欧元提升至100亿欧元,包括生产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

5月30日,法德汽车电池生产企业ACC宣布,其在法国北部杜夫兰工业区的 “千兆工厂” 建成,将于年底前投入运营,初始产能超过13吉瓦时。这是法国本土建成的第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厂。

一场席卷全球的扩张战争已经打响,未来谁能更快完成全球产能布局,谁就可能抢占先机。

不过需要国内企业注意的是,海外建厂还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由于海外动力电池产业链并不完备,主要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仍需从亚洲进口,产品制造成本高企。而且海外建厂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并按照当地工会要求提供合规的工作环境,人力成本更高。

此外,我们也要承认,日、韩企业深耕多年海外市场,我国企业海外经验不足。日本松下、韩国 LG、三星SDI等企业已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加快产业布局。随着ACC、Northvolt、Verkor、Britishvolt、Freyr、Morrow、Italvolt等欧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逐步投产,我国供应商在海外布局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征程绝非一片坦途,考虑到全球经济与市场需求存在剧烈波动风险,企业在海外深度布局、凶猛扩张时,也要量力而行。任正非在《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一文中曾说过,“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擅自扩张,那只能是自杀。”

标签:

最后一页
六方面政策助推中小企业练会“独门绝技”-世界快播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